My daily life

Saturday, August 26, 2006

文字,是鮮活的,而書,是有生命的。

文字,是鮮活的,而書,是有生命的。 是怎樣一種因緣,讓我遇到了一本書,得有機會閱讀一些文字,豐富了我的生命!
其實,我大概是一向關心圍繞一本書的心情轉折的,關於書的內涵和與我相遇的因緣,以及某些人和事的記憶。書,不但其本身有鮮活的生命,並且與我自己的生命如此密切地關涉著。 我把那種面對一本書的心情轉折記錄下來。所寫對象,未必是善本孤冊,多數只是平凡普通的書,然而都是我自己書房裡的一部分,對我有特殊的意義和感情。重新翻閱時,猶如翻閱自己的生命,種種情緒湧上心頭來,愉悅美好的,或感傷激越的,時則清晰,時或幽微。我把那種感覺記錄下來了,也把一部分的書和相關的資料影藏起來。每一篇的書寫,順其自然,初無次序安排,只是寫到今年五月分,想起我略略知悉的「五月畫會」的緣起,同時也是為了紀念亡故已五年的人,遂書成〈郭豫倫畫集〉,並附製了一些圖像。都是遙遠的過去了。 回首迢遞緲約,似已無法把握。然而,當我執筆為之,試著記述那些逝去的往事時,文字本身彷彿有其神奇的能力,會將緲約的迢遞的過去一點一點牽引回來,於是,許多遙遠了的過去,又都在我眼前了,十分鮮明,十分生動。寫我的書,便如此在書寫的過程裡,自自然然地呈現出一些人事點滴了。 林文月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人因感恩而遼闊

有一次,我一個人來到梵蒂岡的聖彼得大堂。前一天我才跟導遊說,要一個人獨處一天。有意思的是,以前覺得說出自己的要求很難,擔心別人會怎麼想。等到很有自信地說出後,又覺得沒那麼難了。導遊既沒問你要去哪裡,也沒提出想幫忙的意思。於是我就一個人上路了。我心裡想,這次來羅馬,我不想當一名觀光客,當然,我一定不是一位藝術家,也不夠資格做一位朝聖者。所以從台北出發到現在,好像我最想要的,最想做的,就是一段獨處的時光。我們天天忙著工作,忙著生活,忙著看電視。有那麼多人為了生活而工作。但也有很多人為工作而活(沒事做會受不了)。還有些人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能靜默一段時光,該是一種多麼奢侈的享受?而在這個世界上,又有什麼地方比聖彼得大堂更幽靜,更莊嚴,更能給人超脫的感覺呢?彌撒聖祭開始了。九位樞機主教,十位穿綠色祭衣的神父在聖樂中緩緩走上祭台。在這麼大,這麼宏偉的聖殿中,人,即使是一群人,都顯得那麼渺小,那麼軟弱。主祭神父用拉丁文唱誦彌撒經文。我發現自己是少數能用拉丁文回應的人之一。因為四、五十年前世界各地天主教會的彌撒都是用拉丁文的。我之所以能背誦拉丁經文,是因為我常去聖堂輔祭(在祭台上幫忙神父)。時間過得真快,當年常從眷區(現今的大安森林公園)斜對面聖家堂望彌撒的學生,幾十年後,竟然跪在聖彼得大堂的第一排,參與同樣的聖祭,分享同樣的寵佑,活在同樣的生命中。真的有點不可思議。我想到了很多事。我想到感恩。我曾經什麼都沒有,我曾經什麼都不是。我能是今日的我,不是因為自己的辛勞,而是有一隻生命的手在引導我。記得希拉蕊說過,想想看柯林頓的長大過程,那麼貧困、那麼混亂。柯林頓還能有今天的成就,真的不簡單。我此刻想到的是,過去這五十多年中,在台灣長大的人,有多少人比柯林頓更貧窮,有多少人的家庭比柯林頓的家庭更悲慘?他們能有今天,更應該覺得慶幸。他們的生活有了這麼大的改變,他們的工作、事業更是當年無法想像的,因而也更值得感恩。感恩的心情是那麼好。人因為知恩與感恩而變得更謙虛,人常因有一顆感恩的心而成為更寬容的人,也更善待周圍的人。這些年來因為從事訓練工作,接觸到許多企業家。我真的覺得企業文化中有含感恩成分的公司,常發展得更好、更健全,也更以人為本。 彌撒聖祭結束了。但我沒走開。我想再多獨處一會兒。

林語堂與基督教

林語堂在孔孟、老莊、佛教、禪宗,各個領域中,上下求索,但都不能在信仰的問題上,找到歸宿。他終於又回到了他童年時期,與他共同成長的基督教……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基調是民主與科學,在「科學萬能」思潮的衝擊之下,宗教往往成了打倒或剷除的對象,許多進步的知識分子都以「無神論者」自居。在這樣的思潮之下,宗教與迷信成了同義詞。這是新文化運動中的一個大問題,因此有蔡元培「美學代宗教」的倡議,胡適則提出「社會的不朽」來作為一種新的宗教。陳獨秀在一九二○年,已經看出了新文化運動中的這個重大缺失,他在〈新文化運動是什麼?〉一文中指出:
現在主張新文化運動的人,既不注意美術、音樂,又要反對宗教,不知道要把人類的生活弄成一種什麼機械的狀況,這是完全不曾瞭解我們生活活動的本源,這是一樁大錯,我就是首先認錯的一個人。
在這樣一個文化大環境之下,來審視基督教家庭出身的林語堂對宗教所持的態度是饒富趣味的。林語堂從小生長在一個牧師的家庭,進的是基督教學校,對基督教有過親切的體會和觀察。他不曾受過傳統的私塾教育,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幾乎一向是「西學為體」,即此一端,他的教育背景和他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是截然異趣的。但這樣的家庭生活,並沒讓成年以後的林語堂成了一個基督徒,一九一二年,他進了上海的聖約翰大學,這段期間,他對基督教的教義,起了相當的懷疑和反動,一九五九年,他在〈從人文主義回到基督信仰〉一文中,回憶到這段往事:
我到上海進大學之初,自願選修神學,準備參加教會工作。可是神學上的許多花槍很使我厭煩。我雖然相信上帝,卻反抗教條,於是我離開了神學和教會。
從此以後,他在宗教信仰上,開始了一個「大迂回」(grand detour)。他在《生活的藝術》中特立〈與神的關係〉(Relationship to God)一章,第一節講〈宗教的重建〉(The Restoration of Religion),他對宗教有了新的界定: 信仰是一種真正的美感經驗,而這個美感經驗是屬於個人的,這個經驗很類似看著夕陽向山林的背後落下去。對這個人來說,宗教是感知上最後的歸宿,這種美感的經驗是很近於詩意的。 宗教,在林語堂看來,應該限制在道德的範圍之內,而不能輕易插手在天文、地質或生物學之中。這樣,宗教可以少犯許多愚蠢的錯誤,而受到人們更多的尊敬。這樣的看法,是非常通達的。 在〈我為甚麼是異端〉(Why I Am a Pagan?)一節中,他幾近戲謔的嘲諷基督教中許多不近情理的教義,如亞當之偷吃「禁果」所帶來的「原罪」觀念,如「處女懷胎」,如「耶穌復活」等等,對這些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林語堂都提出了尖銳而風趣的批評,很有點反抗「吃人的禮教」的精神。他雖說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異端」,但「異端」並非「無神論者」,這是他和五四時期許多新派知識分子在宗教信仰上不同的所在。 在他一九五九年所出《從異端到基督徒》(From Pagan to Christian)一書中,對自己在基督教信仰上的「大迂回」有相當詳細的說明。林語堂在孔孟、老莊、佛教、禪宗,各個領域中,上下求索,但都不能在信仰的問題上,找到歸宿。他終於又回到了他童年時期,與他共同成長的基督教。他是如此說明這個轉變的: 三十多年來我唯一的宗教乃是人文主義:相信人有了理性的督導已很夠了,而知識方面的進步必然改善世界。可是觀察二十世紀物質上的進步,和那些不信神的國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我們現在深信人文主義是不夠的。人類為著自身的生存,需與一種外在的,比人本身偉大的力量相聯繫。這就是我回歸基督教的理由。(〈從人文主義回到基督信仰〉) 就這樣,林語堂從「異端回到了基督徒」,為中國的知識分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樹立了另一個典型。《從異端回到了基督徒》這本書,與其說是林語堂個人在宗教信仰上的一個自述,不如說是他對孔孟、老莊、佛教和禪宗的體驗與心得。林語堂在向英語世界介紹中國文化時,他的取向和胡適、馮友蘭是不同的。胡適和馮友蘭也寫了大量的英語著作,介紹中國哲學,但他們的角度往往是對中國哲學進行客觀的學術上的分析與闡釋,是旁觀者在說明問題。林語堂則是就其親身的經驗,談他的體會和感悟,給人的感覺是過來人,而非旁觀者。 林語堂對大自然始終懷著相當的敬畏,在他的著作中,見不到「人與天鬥」或「征服自然」這一類的話,在天人的問題上,林語堂是更偏向於老莊的。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他的基本精神是要體現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的共存,科學的功能是在發現自然的奧祕,並指出它的規律,而不是企圖用人為的力量來扭曲自然。所謂科學征服自然,在林語堂看來,與其說是「征服」,不如說是科學符合了自然的規律。(寄自新澤西州)
周質平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好話 v.s 壞話…只在一念之間

作 者:劉 墉
說件「鮮事」給您聽── 有個丈夫跟太太親熱,撫摸著太太,很有情趣地讚美: 「妳的皮膚摸起來真細,絕不像四十歲的女人。」太太笑:「是啊!最近摸過的人都這麼說。」 『啪!』一記耳光。 丈夫吼道:「妳最近讓多少人摸過?妳老實招來!」太太摀著臉,哭著喊: 「大家是這麼說啊!每個護膚中心的小姐都這麼說。」 這是真事,但是怎麼看都像笑話對不對? 問題是,當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遭充滿這樣的笑話。 只因為一句話沒說對,就把喜劇變成了悲劇, 把眼看就要辦成的好事變成了壞事。 「話」人人會說,只是不見得人人會說話; 有話好說,只是不見得人人說好話。 不說好話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多想一想。
舉個例子: 最近我有個朋友,在他新居的後院搭了間工具房。 那工具房是買現成的材料,再自己拼裝的, 專門用來放剪草機、鏟子、鋤頭這些整理花園的工具。 可是我這朋友興高采烈地才拼裝到一半,他的鄰居竟然隔著牆喊: 「你亂蓋房子,是違法的。」 我這朋友氣極了,跑到建管處去問, 得到的答案是蓋十呎乘十呎以內的工具屋,不違法;只有超過,才違法。
他回去量了量自己買的工具屋,是十呎乘十二呎,多了兩呎, 於是拿去退掉,換成合法的尺寸。 工具屋搭好了,他跑來對我說: 「我非要去糗糗我那鄰居不可,我要告訴他中國人不好欺負, 我去政府單位問過了,現在搭的絕對合法,歡迎他去告!」 「你何必這麼說呢?」我勸他:「您何不換個方式,對他說: 『真是謝謝你,幸虧你提醒我,不然我的工具屋多了兩呎,
因為違法得拆除,就白蓋了。』 你不是照樣讓他知道你去問過政府單位,現在是合法建築了嗎?」 朋友想了想,覺得有理,照辦了。 結果不但沒有得罪鄰居,還交上了好朋友。
再說個故事。 有個人和他太太為了一點小事吵架,要離婚, 起因居然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那一天,他太太買到一條上好的石斑魚,特別打電話到辦公室: 「你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打個電話回來,我好下鍋蒸,這石斑魚,多一分鐘少一分鐘都不成。」 那太太想得很好,丈夫出門,她蒸魚,丈夫進門,正好上桌。 偏偏她丈夫下班的時候,才打完電話,說要出門了,就碰上個客戶突然造訪,耽誤了二十分鐘。 「糟了!」送走客戶,丈夫心想,趕緊又撥個電話回家: 「對不起,臨時有事,現在才能走。」 太太一聽,在那頭跳了起來: 「什麼?你還在辦公室? 你不知道魚涼了不好吃嗎?你知道這條石斑魚多少錢嗎?」 丈夫沒多吭氣,匆匆忙忙開車回去,一路想,一路急,加上晚了, 餓,胃都急疼了,路上還差點撞了人。 進門沒好氣地說一句:「魚涼了就涼了嘛!熱熱不就得了?」 太太也沒好氣:「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給你吃涼的。」 兩個人當然「吵翻了」,拉開嗓子吼,把孩又都嚇哭了, 一條好好的石斑魚,放在桌上,誰都沒吃,還差點離了婚。 你說,他們是會說話嗎? 如果那作太太的,能像我那搭工具屋的朋友,換個角度說: 「別急!別急!魚涼了,微波爐熱一分鐘就成了, 開車小心點,我們等你。」
會說話與不會說話,常在那一念之間。 一念之間,他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想想壞話怎麼好說, 狠話怎麼柔說,就可能有個喜劇的結局。 那一念之間,他毫不考慮地脫口而出,則可能是個悲劇的結尾。
雖然許多人讚美我口才好,但是我從不這麼認為, 而且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說錯話。
即使到今天,我每天晚上還是常把白天說的話想一想, 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不妥當,或者「有更好的說話方法」。 正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提出的案例, 都是最真實的,發生在大家身邊的小事。 而由那些小事裡,常能見到大學問; 由那些簡單的話語中,常能觸及心靈的深處

Friday, August 11, 2006

Amusing quotations

Sometimes, when I look at my children, I say to myself ~~"Lillian, you should have remained a virgin."-- Lillian Carter (mother of Jimmy Carter)
I had a rose named after me and I was very flattered. But I was not pleased to read the description in the catalogue: "No good in a bed, but fine against a wall."-- Eleanor Roosevelt
Be careful about reading health books. You may die of a misprint.-- Mark Twain
By all means, marry. If you get a good wife, you'll become happy; if you get a bad one, you'll become a philosopher. -- Socrates
Only Irish coffee provides in a single glass all four essential food groups: alcohol, caffeine, sugar and fat.-- Alex Levine
My luck is so bad that if I bought a cemetery, people would stop dying.-- Rodney Dangerfield Money can't buy you happiness .. but it does bring you a more pleasant form of misery.-- Spike Milligan
Until I was thirteen, I thought my name was SHUT UP.-- Joe Namath
I don't feel old. I don't feel anything until noon. Then it's time for my nap.-- Bob Hope
Don 't worry about avoiding temptation . as you grow older, it will avoid you.-- Winston Churchill
By the time a man is wise enough to watch his step, he's too old to go anywhere.-- Billy Crystal *

Wednesday, August 09, 2006

Quotations

「事情的成敗雖然很重要,但比超越成敗更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盡力這個意念存在!」~松下幸之助

Shanghai

上海的吃不算執世界牛耳的話,排進前三名是沒有問題的。紐約有那麼多餐館,但你有今晨從陽澄湖送來的大閘蟹嗎?就算香港人吃的空運大閘蟹也沒有上海人的道地,大閘蟹還在暈機呢,味道當然兩樣。
從外灘三號的頂級義大利餐廳到路邊的餛飩攤子,上海真正體現了一種「民以食為天」的精神大同。口袋裡有幾個銅板的,大可以一面享用義大利生火腿卷一面欣賞黃浦江景色,也可以花六、七塊人民幣叫一碗滾燙的雞鴨血湯,來上兩客生煎饅頭,看看小菜場人來人往的風光。想做生意
等芛N人頭一個動的腦筋就是做吃的,所以大大小小的飯店遍地開花。到夫妻老婆店裡吃油豆腐細粉湯,到樓高七層的高級餐廳吃法國蝸牛,根據你皮夾子的厚薄,悉聽尊便。上海人有時為到哪個飯店吃飯而頭痛,高檔飯店十隻手指頭肯定數不過來;蘇浙會、小南國、美林閣、是新式本幫菜,張生記是吃杭州菜的,巴蜀人家做的改良四川菜上海人也能接受,功德林是吃素的,寶慶路復興路那兒還有公館私家菜。小吃有蘇州麵館、淮楊點心、小紹興雞粥。想吃地道外國菜可以上衡山路啃正宗德國豬腳,到紅房子吃羅宋大菜。可惜只生一張嘴巴,只有一個肚皮,人生就這點不足。
到了上海才知道什麼叫
「吃無境止」
你不能連吃兩頓飯,但飯後喝喝茶總是可以的吧,來來來,轉角上就是優雅茶座,燈光朦朧,音樂低迴。茶資五十塊一人,咖啡奶茶鐵觀音普洱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紅茶綠茶黃茶黑茶水果茶,同時奉上瓜子蜜餞、開心果放屁豆、綠豆糕芝麻湯糰。不貴不貴,孵茶館是上海人的老傳統了,花錢消磨光陰,三兩好友,說說股市行情,談談樓盤買賣,再嘀咕幾句某相識包了個二奶,某名人竟敵不過七十老叟,在情場慘敗,兩三個時辰就不知不覺過去了。
半夜過後,在起身離座時覺得肚子又有空位了,於是相約一起去吃消夜,以前只有雲南路有夜市,現在到處都不愁找到過得去的夜消店。錦江賓館腳下就有一家,門口有挑擔賣盜版CD的,挑了三張美國剛上市的新片,才花人民幣二十大元,想像米高梅公司福斯高層主管看了準吐血,再走進飯店就胃口大開。朋友早點好竹笙苦瓜、爆醃鰻魚、冰鎮芥藍,香萵筍碧綠生翠,滾燙的菜泡飯裡薄薄的一片火腿吊鮮味。上海人現在講究清淡,夜消也吃得百分之一百符合營養學。
上海真是吃的天堂,我敢拍胸脯保證。你們在報上寫兩篇吃喝文章騙稿費的傢伙,如果沒到上海混吃混喝兩三個月,最好還是識相點免開尊口。什麼京津小吃、台南小吃、雲南小吃、廣東亂吃、四川辣吃、東北胡吃,全是小兒科。你到了上海才知道什麼叫「吃無境止」,才知道「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才知道孔夫子說的「割不正不食,時不正不食」是多麼地可憐。
男男女女混坐吃「撲肥」
不過請客吃飯也不是人人消受得起的,我就做過一次「阿莫林」。
事緣去參加藝術學院一盛大派對。派對辦得出色,不但有教師作品、學生習作琳琅滿目,當廳放一條長桌,桌上用鋅盤盛放碧綠的蘋果、桔紅的番茄、生脆的黃瓜,還有開心果瓜子咖啡茶水。接著還端出現蒸熱氣騰騰的鮮肉大包和香菇素菜包子,倒真是別開生面。我塞下去三個包子,心想晚飯也算吃得舒服。哪知這僅是熱身,系主任宣布請賓客們去小酌敘誼。我受制於交通工具,心想小酌也不妨,就跟了眾人去了。
到了一個叫「大浪淘沙」的地方,正門只得用「金碧輝煌」來形容,比我去過的埃及國立博物館還要雄偉,門前車水馬龍,指揮停車的門僮忙得喉嚨都啞了。一進門,發給你一條手鏈,先把你的鞋襪收起來。然後驅入更衣室,服務生催促你脫光。想想看,我那些朋友都是幾十年沒見面了,一旦碰頭馬上來個「裸裎相對」,不但面子下不來,心態也弄得極不自在。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事到如今,脫也得脫,不脫也得脫,牙一咬,犧牲色相也就這一回,脫光了飛快地竄進浴堂就是了。
浴室奇大無比,泡澡的大池子人頭幢幢,霧氣蒸騰。另有擦背的、捏筋的、修腳的、遞熱毛巾的、管拖鞋的,我沖了個淋浴出來,被讓著換上一套大花衫褲,從另一個門上到二樓吃飯。
到餐廳一望,所有藝術學院風度翩翩的教授,落拓不堪的藝術家,全換上小丑般的大花衫褲,像馬戲團裡逃出來的一樣。男男女女混坐吃「撲肥」,菜式之雜是我之僅見,有日本魚生、韓國泡菜、西洋牛排、法國牡蠣、廣東牛雜、杭州蒸魚、上海炒素、東北燉菜。跟鄰座一個頭頂冒煙,面色緋紅的食客搭訕,赫然發現此公是中國最有影響的雕塑家,只是這種見面方式不免滑稽。
不承認自己是鄉巴佬還真不行
吃完「撲肥」又上包廂,包廂裡大螢幕電視、卡拉OK、電腦上網、自動麻將桌應有盡有。眾人如魚得水,扯起話筒,擺開方城,只剩我一個手腳無處放。上了個網,就向大家告辭,眾人客客氣氣,臉上一副看鄉巴佬的微妙表情。好吧,好吧,我認了,大家玩好,鄉巴佬先走一步了。
你不承認自己是鄉巴佬還真不行,哪管你是出生在上海市中心,查祖宗八代都沒問題,上海話講得比別人正宗,不帶江北口音。如果你融不進上海人的日常圈子,體會不了他們的輕重緩急,跟不上他們的思維方式。不能和他們同歡樂共享受,不懂得往臉上貼金的海派風格,該現的時候不現,該拎清的時候拎不清,該搞漿糊的時候搞不過人家。那麼,上海人就不會認同你是上海人,最多鼻子眼兒哼一句:「作孽,外國待久了,人戇掉了。」范遷(寄自加州)

Tuesday, August 08, 2006

酒具和淫具

路上看見一對男女說說笑笑,簡雍便向劉備建議:「主公快將這對男女收押起來治罪,因為這二人就要行淫。」劉備聽了不解,問道:「卿何以知之?」簡雍回答:「因為這兩人都隨身帶有淫具。」……
簡雍,後漢三國時代河北涿州人,是蜀先主劉備從小的哥們兒,一直追隨劉玄德。他在蜀漢的官位不高,但是很受先主的信任。和關羽、張飛、趙雲一樣,是劉皇叔身邊由北到南的老幹部。
簡雍為人不拘小節,生性滑稽。正史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劉備入主四川的時候,有一陣子下令禁酒,違反禁酒令的要受到嚴重的處罰,舉報者則有賞。當時有人求賞心切,就向劉備舉報了一名四川富紳。被告申辯說他自禁酒令頒布以來就沒喝酒,家中也沒藏酒。報案者說在富紳家中發現了釀酒的器具,私藏酒具不該有罪嗎?劉備大怒,認為家中藏有酒具是何居心?罪加一等,收押起來聽候重判。
簡雍在一旁伺候,不發一言。不久,在路上看見一對男女說說笑笑,簡雍便向劉備建議:「主公快將這對男女收押起來治罪,因為這二人就要行淫。」
劉備聽了不解,問道:「卿何以知之?」簡雍回答:「因為這兩人都隨身帶有淫具。」
先主聞後大笑,下令釋放那名家中藏有酒具的富紳。
這故事見於《三國志‧蜀記‧簡雍傳》。簡先生一輩子沒幹過什麼豐功偉業,據說他一生中如上述的一類故事大約還有不少。
簡雍不但滑稽,也頗有智慧,能在適當的時間和環境,用絕妙的比喻規勸長官。劉備想必是位優秀的領導,除了富幽默感也見到他從善如流的一面。
家中有釀酒器具和觸犯禁酒令是兩碼子事,不能說見到某人有酒具,就判定他一定釀酒喝酒或賣酒,在現代西方法律概念中這是很起碼的常識。西方人經常批評亞洲的古老國家,法治觀念薄弱,辦事靠人際關係,今後應大力推動法律規範(Rule of Law),方能稱作現代化。其實中國有些法治傳統並不比西方遜色,像簡雍兩千年前提出酒具淫具之說,法律意涵十分高明。
西方的法治問題在於它的不一致性,關上門在家裡一套,對外又是一套。雙重標準,總是對別人的要求很嚴格。
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理由是:伊拉克藏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這和指某人在家中藏有酒具不是一樣嗎?怎能以此定罪!就算這是一項大家接受的理由,聯合國派調查小組查了多次也沒有查到。那不管,你說沒有我說有,他們藏得太好了。出兵一陣廝殺,把伊拉克整個炸翻然後占領,結果還是沒搜出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來。中央情報局局長為之丟官,因為他向總統說,找到殺傷性武器就如「灌籃」(Slam Dunk)一樣有把握。如今布希總統也只好實話實說,當時的確情報有誤,沒鬧清楚就動手了。
美國的法律關上門自己玩的時候可就不一樣了,它的主要精神是:在沒有證明有罪之前,被告假定是無辜的。法庭審判案子由十二名陪審員(都是普通公民)裁決是否有罪,有罪的判決必須全票通過。據說它是基於基督教的教義,主是仁慈的,寬恕為懷,寧願錯放,不能製造冤案。但是這種法律精神,在美國境外並不實用。早年在台灣發生的劉自然案,最近在沖繩發生的美軍姦殺當地婦女案,美方都自行成立軍事法庭,關上門私下了斷,請當地人閉嘴,你們也配?其跋扈如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說只供第三世界參考。
可是,出兵伊拉克保護到美國了嗎? 報了「九一一」之仇了嗎?賓拉登現在何處?中東專家們認為,伊拉克戰爭最大的受益者是賓拉登和伊朗,美國一舉把他們的頭號共同敵人海珊給消滅了。
美國有一套理論,核子武器、生化武器很危險,為了世界和平,大家不准製造或擁有。唯獨他美國老大哥例外,家中存有足以毀滅好幾個地球的殺傷性武器,因為他們愛好和平,上帝派他們來當警察的,沒問題。這種歪理想說服全世界,相當困難。
現在有點玩不轉了,連八十九歲的華特‧科朗凱(Walter Cronkite)都要求美國從伊拉克撤兵,他認為這是一場贏不了的戰爭,而且今天的美國並不比打伊拉克戰爭之前更安全。科朗凱先生是越戰時期CBS電視台的當家新聞主播,數十年來都被稱之為全美國最受信任的人。他在一一九六八年赴越南採訪,然後發表看法,認為越戰不可能勝,應及早撤軍。詹森總統聽到這個評論之後,知道大勢已去,感嘆地說:我失去了科朗凱,就等於失去了整個美國的中部。越戰終於在不久之後結束,科朗凱善盡了新聞從業人員的職責,至今受到大眾的尊敬。
翻閱咱們自己的史籍,發現其中精采人物比比皆是,如蜀漢名士簡雍,絕不比科朗凱先生遜色。簡先生的「酒具淫具」之說,不但法理清晰,引喻幽默,又能解人之危,造福平民,善莫大焉。閒來無事,溫故知新,緬懷先賢,感觸頗深,人類的文明真的在進步嗎?(王正方)

Wednesday, August 02, 2006

The safest place

How to stay safe in the world today.
1. Avoid riding in automobiles because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20% of all fatal accidents.
2. Do not stay home because 17% of all accidents occur in the home.
3. Avoid walking on streets or sidewalks because 14% of all accidents occur to pedestrians.
4. Avoid traveling by air, rail, or water because 16% of all accidents involve these forms of transportation. 5. Of the remaining 33%, 32% of all deaths occur in Hospitals. So, ... above all else, avoid hospitals.
BUT, ... You will be pleased to learn that only .001% of all deaths occur in worship services in church, and these are usually related to previous physical disorders. Therefore, logic tells us that the safest place for you to be at any given point in time is at church! And....Bible study is safe too. The percentage of deaths during Bible study is even less. So,...for SAFETY'S sake - Attend church, and read your Bible IT COULD SAVE YOUR LIFE!

Frederick Douglass

If there is no struggle, there is no progress. Those who profess to favor freedom and yet deprecate agitation, are men who want crops without plowing up the ground, they want rain without thunder and lightning. They want the ocean without the awful roar of its many waters. This struggle may be a moral one, or it may be a physical one, and it may be both moral and physical, but it must be a struggle. Power concedes nothing without a demand. It never did and it never will. Frederick Douglass, "West India Emancipation" Speech, August 4,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