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aily life

Friday, July 27, 2007

Why do I need to go to church

A Church goer wrote a letter to the editor of a newspaper and complained that it made no sense to go to church every Sunday. "I've gone for 30 years now," he wrote, "and in that time I have heard something like 3,000 sermons. But for the life of me, I can't remember a single one of them. So, I think I'm wasting my time and the pastors are wasting theirs by giving sermons at all."
This started a real controversy in the "Letters to the Editor" column, much to the delight of the editor. It went on for weeks until someone wrote this clincher:
"I've been married for 30 years now. In that time my wife has cooked some 32,000 meals. But, for the life of me, I cannot recall the entire menu for a single one of those meals. But I do know this. They all nourished me and gave me the strength I needed to do my work. If my wife had not given me these meals, I would be physically dead today. Likewise, if I had not gone to church for nourishment, I would be spiritually dead today!
" When you are DOWN to nothing.... God is UP to something!
Faith sees the invisible, believes the incredible and receives the impossible!
Thank God for our physical AND our spiritual nourishment!"

Friday, July 13, 2007

College Entrance Exam

綜覽中國大陸高考作文題
[楊靜]中國大陸每年「高考」(即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的作文題,是人們最為關切的考試項目之一。只要鈴聲一響,語文考試一落幕,人們便會奔走相告,只要半日之內,高考的作文題目就會傳遍家家戶戶。
第二天,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目,也都會刊登在大大小小的報紙上。
今年大陸高考期間(六月七、八日),筆者正好回到中國大陸訪友探親,有幸躬逢其盛,見到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覺得十分有趣,便想到海外讀者一定也很感興趣想了解一番,於是用心寫了這篇有關二○○七年大陸各地高考作文題目的掃描,以饗讀者。
今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門類各異、形式多樣:有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命意作文等等,可謂五花八門、千姿百態。
總體看來,水平不錯,沒有以往出現過的讓學生感到開不了口的「偏題」、「怪題」;也沒有出現類似一直在慶幸自己沒去上大學的上海青年作家韓寒所砲轟的「蠢題」、「傻題」;也未見從前那種功利性很強的「正統」命題。記得一九九八年,那年高考的作文題就是帶有功利性的《戰勝脆弱》(那時高考由全國統一命題,東南西北各地千百萬莘莘學子只能同考一道題)。一位參加當年高考作文閱卷的老師告訴我,文章中「大話」「假話」成災,一位考生寫他三歲失父五歲喪母,在「父母雙亡」的嚴峻生活現實面前,他是如何克服困難「戰勝脆弱」的。其實,這位考生的父母仍健在,當得知兒子的作文後,都啼笑皆非。這篇作文寫得生動感人,還得了高分。據說,那年的作文,在考生筆下,許多親人都變成「死於非命」。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教授閱卷後不無感慨地說:「想想看,隨意拿父母的死亡做文章,這意味著什麼?」應該說,高考作文中的大話假話成風,固然與學生長期在「功利性」的作文模式中機械地操練,把嚴肅的作文當成隨意塗抹的文字遊戲有關,而其直接導因便是作文的命題了。就《戰勝脆弱》這題目來說,試問,年輕的學生如果不造假,又能有多少現實、真實的「脆弱」可寫呢?
接著就讓我們來看看今年中國大陸各地方考試的作文題吧。今年各考區的作文題共二十條,茲介紹如下:
全國卷(除下面自行命題省市外,其餘各省市均用全國卷)出了兩道題:
一、《人生,詩意還是失意》二、《關於「幫助」》
材料(一):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為一窘困企業捐款三百萬,但當他生病後,該廠員工竟無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還說:「這讓叢飛很沒面子。」叢飛很傷心,他說:「我現在已經無需錢來治療了。」
材料(二):華南農業大學學生小李賣廢品捐款給一所希望小學,不久他被查出來患白血病,希望小學師生紛紛捐款,其中一名四年級女孩捐了十元,當被問及為什麼把自己的壓歲錢都捐出來的時候,這位小女孩說:「我們要記得李姐姐說的話,要學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要經常幫助別人。」根據以上材料,自行命題作文,體裁不限。
北京市:材料作文:讀古詩 評《喜雨》
材料:「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是唐朝詩人劉長卿在《別嚴士元》中的詩句。不同的人對這句詩有不同的理解:
1.這是歌頌春天的美好意境。2.閒花、細雨表達了不為人知的寂寞。3.看不見、聽不見不等於無所作為,是一種恬淡的處世之道。4.這種意境已經不適合當今的世界……
根據你的看法寫一篇作文。自擬題目,體裁不限,字數八百以上。
上海市:命題作文:《必須跨過這道坎》
要求:1.不少於八百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天津市:命題作文:《有句話常掛在嘴邊》除詩歌以外,體裁不限。
重慶市:話題作文:《酸甜苦辣說高考》高考恢復三十周年,學生們對高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寫一篇高考體會的文章。
江西省:命意作文:說語文
我們每天都要和語文打交道,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在你的記憶深處,或許留有許多語文學習的深刻印象,或許留有對語文的諸多感想。
要求:在《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水》和《語文,要說愛你不容易》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作文,文體不限,不得抄襲或套作,字數不少於八百字。不得另擬題目。
湖南省:命意作文:結合自己的經歷,以《詩意的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八百字的作文。體裁要求記敘文或議論文。
山東省:命意作文:以《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為題,寫一篇八百字的文章,自擬題目,自選主題,自選文體。
廣東省:話題作文:《傳遞》
江蘇省:命題作文:《懷想天空(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
福建省:命題作文:《季節》
遼寧省:命題作文:《我能》以「我能」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陝西省:材料(看圖)作文:關於《摔了一跤》
場景:一個小孩跌倒了,周圍有三個大人,分別代表了社會、家庭和學校,這三個人異口同聲地說「出事了」。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成文,自主確立標題、立意、文體,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範圍,不得套作、抄襲,文字不少於八百字。
浙江省:材料作文:《行走在消逝中》
材料:還記得你的童年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麗的夢想、單純的快樂,似乎在一步步離我們遠去。蒼茫的叢林間,瑪雅文化湮沒了;絲綢古道上,高昌古國消逝了。人類在消逝中進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悵惆,也有「誰道人生無再少」的曠達……請以「行走在消逝中」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自己和身邊的故事,抒發真情實感,也可以寫你的思想觀點。
四川省:命題作文:《一步與一生》
以「一步與一生」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八百字以上,體裁不限。
寧夏省:材料作文:《機遇與堅持不懈精神》
根據材料提煉,創新需要機遇與堅持不懈的精神。
安徽省:命題作文:《提籃春光看媽媽》
海南省:命題作文:《論科學家的創新與創造》
湖北省:材料作文:《母語》
閱讀下面的文字後,寫一篇作文。
……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生存發展之根本。在當今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於八百字。以上便是中國大陸今年各大考區的高考作文題目,及有關材料、說明和要求等。
高考作文不是單獨、而是放在語文學科裡面,是語文試卷的重頭戲(佔百分之六十分數),考生在答完語文知識、語文閱讀(包括文言文和白話文)之後再來構思寫作文,難度是相當大的。
所以,每年在數百萬上千萬(今年大陸高考學生已突破千萬)考生中,說實在,作文能寫得很精彩的總是鳳毛麟角。一些優秀作文在全國報刊都爭先登載,有的還冠之以「狀元」頭銜。
有趣的是,一些作家名人也喜歡「弄潮」,每當高考作文完畢,他們便紛紛「下水」寫起了高考的作文來。
著名作家葉永烈,今年選擇了上海的高考作文題《必須跨過這道坎》,他在作文裡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刻骨銘心的打擊,發生在一九九一年。由於寫作過度,左眼突發視網膜剝落……醫生對我發出警告,放棄寫作,要不,另一隻眼睛也保不住!……對於我來說,放棄寫作是不可能的。我意識到,我遭遇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坎:必須跨過去!……其實,人生的道路從來不平坦,誰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坎。要像劉翔那樣勇往直前,你就能跨過一道又一道的坎,你的人生就充滿燦爛和喜悅。……」在我看來,葉永烈的這篇高考作文具真情實感,寫得不錯,應該給高分。但許多網友卻說「寫的一般」,沒有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只能歸到二流水平裡」。可見,高考作文的評卷,仍存在著「見仁見智」的偏執,難啊!

Library

【顧業民】中國的圖書館起源於周朝,周朝專門收藏典籍的地方稱「盟府」,也叫「故府」。掌管圖書的官員稱「柱下史」。秦始皇焚書坑儒,使藏書遭到一次毀滅性的洗劫。漢代,國家藏書重新得到發展。
西漢初,相國蕭何在未央宮正殿北面蓋了三座藏書閣,其中石渠閣和天祿閣後來成了皇家藏書館的別稱。武帝時,「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等諸子之傳說,皆充秘府」,其中「秘府」又稱「秘閣」,就是皇家藏書館的名稱。魏晉南北時,仍設置秘書郎、秘書監,負責管理藏書。當時僅南朝梁武帝的文德殿就有藏書二千三百多卷,私人藏書也相當盛行。隋唐之際,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相繼出任秘書省官員,廣購天下圖書,並選拔書法好的人抄書,然後收藏於秘書省。玄宗也特地修了書院,專掌抄校書籍。還聘用女子做管理員,在長安就抄寫了五萬一千多卷書,並且把這些書裝飾得非常考究:玉軸牙簽,絹錦飄帶,不同種類著不同顏色。
宋代太宗時建立崇文院,專作藏書之地,後來又另設書庫,叫秘書閣。當時著名的個人藏書家宋敏求藏書三萬卷,讓別人借閱,與現在的圖書閱覽室差不多。元朝,專門收藏書籍的圖書館,先有宏文院,後有藝林庫。至明清,國家藏書得到空前發展,明朝宮廷建有文淵閣。中國最大的類書、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在明遷都北京時,搬到文樓。
清代藏書有七大閣,即文淵閣、文津閣、文源閣、文溯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四庫全書》被抄寫成七份,分別收藏在這些閣中。
中國古代的圖書館,大都用亭、台、樓、閣、齋、堂、軒、居、室、庵之類作名稱,其中尤以閣、室、院、館為多。

Tuesday, July 10, 2007

Communications

聖嚴法師開示: 先接納別人才能溝通
一般人所認為的溝通協調,就是讓別人接受自己,卻往往忘了體察別人真正的需求。例如,我有一個弟子,他在與人溝通協調時,常對別人說:「我是為你設想,所以你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議,你非這麼做不可。」然後才問對方:「你會不會覺得很難接受?」如果對方表示很困難,他便回答:「這不困難,只要你接受我的想法,困難自然就會解決。」
像這樣的溝通,是單向、填鴨式的,並不是真正的溝通。真正的溝通一定要先問對方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求?然後再看自己能幫上什麼忙,不要一廂情願的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做法。
我在日本留學期間,不論到任何商店,日本的店員一定會先問一句話:「請問我能幫你什麼忙?」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應該如此。幫助別人時,不要預先設想好自己的計畫,然後不管別人是否需要,硬是把自己的方法套在對方身上。例如,中國人宴客時,都不會先問客人的口味如何,菜一上桌就不停地把菜挾給客人,使得客人吃也不行,不吃也不行,非常尷尬。但是在西方則不然,有一次我熱心地挾菜給一位西方客人,他不甚愉悅地直接對我說:「你知道我喜歡吃這個嗎?」從此以後,幫別人挾菜前,我都會先問對方:「菜合不合口味?」、「還想吃些什麼嗎?」
因此,溝通協調的原則應該是:先讓別人提出他真正的想法與需要,然後再讓他瞭解我們所能提供的幫助,這樣的溝通協調才算成功。溝通是一種雙向的交流,如果只是單向的溝通,那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溝通。
佛法中也有所謂的「四攝法」,指的是用四種方法來引導眾生進入佛法的世界,分別為:「同事」、「布施」、「利行」與「愛語」,這四種方法都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想要度化眾生,就不能強制眾生接受佛法,要讓他們能夠真心的接受。所以,想要度化眾生,首先就要接納眾生。 身為一個佛教徒,或是正在學習菩薩道的人,是不能離開群眾的,因為行菩薩道要能做到「眾生無邊誓願度」。既然要度化眾生,就不能夠離開人群而自求安樂、獨善其身,必須把自己奉獻給眾生,並且放寬胸襟接納眾生的種種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然後才能讓他們放寬胸襟,接受佛法。  有些人在度化別人時,往往會姿態站得高高地說:「佛法太好了,你必須相信、必須接受。」可是這種說法是在展現權威,而不是感化別人。要用佛法來感化人、感動人,而不是教訓人。菩薩都是以低身段、低姿態融入眾生之中,不僅和每一位眾生地位平等,甚至還要讓眾生覺得自己的地位比較高,有種被尊重的感覺,才能讓眾生對佛法產生好感,否則很難接受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