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3, 2007

Library

【顧業民】中國的圖書館起源於周朝,周朝專門收藏典籍的地方稱「盟府」,也叫「故府」。掌管圖書的官員稱「柱下史」。秦始皇焚書坑儒,使藏書遭到一次毀滅性的洗劫。漢代,國家藏書重新得到發展。
西漢初,相國蕭何在未央宮正殿北面蓋了三座藏書閣,其中石渠閣和天祿閣後來成了皇家藏書館的別稱。武帝時,「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等諸子之傳說,皆充秘府」,其中「秘府」又稱「秘閣」,就是皇家藏書館的名稱。魏晉南北時,仍設置秘書郎、秘書監,負責管理藏書。當時僅南朝梁武帝的文德殿就有藏書二千三百多卷,私人藏書也相當盛行。隋唐之際,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相繼出任秘書省官員,廣購天下圖書,並選拔書法好的人抄書,然後收藏於秘書省。玄宗也特地修了書院,專掌抄校書籍。還聘用女子做管理員,在長安就抄寫了五萬一千多卷書,並且把這些書裝飾得非常考究:玉軸牙簽,絹錦飄帶,不同種類著不同顏色。
宋代太宗時建立崇文院,專作藏書之地,後來又另設書庫,叫秘書閣。當時著名的個人藏書家宋敏求藏書三萬卷,讓別人借閱,與現在的圖書閱覽室差不多。元朝,專門收藏書籍的圖書館,先有宏文院,後有藝林庫。至明清,國家藏書得到空前發展,明朝宮廷建有文淵閣。中國最大的類書、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在明遷都北京時,搬到文樓。
清代藏書有七大閣,即文淵閣、文津閣、文源閣、文溯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四庫全書》被抄寫成七份,分別收藏在這些閣中。
中國古代的圖書館,大都用亭、台、樓、閣、齋、堂、軒、居、室、庵之類作名稱,其中尤以閣、室、院、館為多。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