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aily life
Wednesday, April 29, 2015
Friday, April 17, 2015
趕路中 我們來不及療傷--趙雅麗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速度的科技時代,許多人活得匆忙、慌張與狼狽, 早已失落了一方心靈的寧靜。生活彷若變速快轉的影帶, 來不及看清其中意義。日復一日,我們把自己埋葬在喧囂、 疲於奔命的追逐中,追逐著連自己也不清楚的未來, 獵取著早已無虞的生存資源。生活,早已跨越生理層次的需求, 但我們仍對未來有著無法控制的恐慌與焦慮,擔心今天的富足, 明日會化為泡影。貧窮年代,匱乏在我們心中種下的恐懼,並未被連根拔除。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忙碌於創造自我價值, 卻仍對存在的意義感到困惑。在不斷獵取資源與掌聲的生活中, 我們無法沉靜下來,感受靜心與獨處的力量。許多人以塞滿每一個生活時段,來宣示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不可替代性。他們無意識的奔波, 朝向一個連自己也不確定是否渴望到達的地點奔馳, 妄想著名望能為生命創造更高的價值, 財富能為人生帶來更大的滿足,成就能為逐漸蒼老的生命帶來喜樂。然而,逐漸高昇的職務、地位與財富, 反令許多還沒走完人生上半場的人,已有揮之不去的惆悵、 失落與空虛。看看身邊符合俗世定義「成功」的人, 往往顯得特別落寞和無依。這些年我慢慢發現,無論是看來光鮮亮麗、出色成功的人, 或平凡到毫不起眼、無人注目的人,其實心裡可能都藏著傷口, 對生活有很深的無奈與無力感,還有祛除不了的疲累。在快樂、沉靜的外表下,看似有著極大差異的人們, 其實對存在都有同樣的迷惘。有些人的存在狀態更是脆弱的好似只靠一絲細細的、 繃得很緊的線維繫著,不知哪天就會忽然斷裂。他們內心坎坷、 倉皇無助,走著走著,好像就看不見路了。雖然努力尋求改變,卻仍然揮不去空虛、不安, 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找不到為什麼而活與努力的動機。在每天身體與腦力的勞頓中,存在,逐漸成為一種虛無的狀態, 必須依賴勞心勞力去證明。他們往往會藉由身體的勞動、去各個靈境轉山朝聖, 聆聽大師或上師的開釋,不斷嘗試學習新事物並轉換工作, 或者改變生活環境,甚至轉換生活方式來找尋自己的存在感, 但這樣的努力常常也只是徒勞。
「有時我們走得太快,卻忘了上路的理由!」幾年前我探訪北京798文創園區時, 一張小海報上的文字吸引了我的目光,也讓我想起不久前, 朋友說到的另一個故事。一位美國人去加拿大登山探險,請了當地原住民協助背負行李, 走了五天後,原住民朋友忽然對他說:「今天不走了,要休息!」 美國人很訝異的問他們為何無預警休工?原住民回答:「老祖宗的智 慧告訴我們,休息,是為了等我們的靈魂跟上。」「等我們的靈魂跟上我們的身體。」 不僅是本能的回應一顆疲憊的心,更是愛自己、 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一種靈性覺察與體悟的智慧。生活在五光十色的文明城市,我們踩著繁忙的步伐, 看盡浮華璀璨的風景,腳步踉蹌的向前衝撞,讓生活因此脫序, 火爆、浮躁、急促,少了沉穩踏實。在揮霍的物質享受中, 我們飽受精神匱乏帶來的失落感,陶醉於珍饈百味的感官享受, 卻心不在焉、視而不見,又或食而不知其味。與此同時, 沉澱心境的精神生活,反被忽略與邊緣化了。原來我們錯過的不是風景,而是和自己的相遇。慢,讓我們用身體經驗細細的感受自然變化, 體驗如何親密的與周遭環境及他人互動。慢,是一種細緻生活的姿態, 讓我們以更優雅的身段和行動去體現生活的美感, 用感官參與大地的運轉、 用心覺察自己慣性思維所形塑的生命限制與成見, 思考人與自然恆久的共存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