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daily life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七十七層樓的故事

老公公、老婆婆的兒女都成家立業了,各自擁有小家庭。於是老公公、老婆婆把舊房子賣了,搬到公寓大樓去住。 老公公、老婆婆選擇最高的第七十七樓,因為高,景觀好,從窗子就可以俯瞰整個城市。同一層樓還住著幾戶人家,其中有一對年輕的夫婦。 有一個星期天,大樓突然停電,電梯故障,必須隔天才能找人維修。許多住戶紛紛去住旅館,或找朋友家借宿。 老公公、老婆婆恰巧從公園散步回來,在樓下遇到剛從購物中心回來的年輕夫婦。考慮之後,他們兩家都決定不外宿,要爬樓梯上去。
於是四個人一起去爬樓梯。走到五樓的時候,老公公、老婆婆的動作實在太慢,年輕夫婦不耐煩起來,於是向老公公、老婆婆含笑道別:「您們慢慢走,我們先上去!」年輕夫婦一口氣往上衝,到了第十樓,覺得手上的購物袋實在太重了,於是決定把它們放在梯間,待明天再下來拿。減輕了重量,這對年輕夫婦又開始往上衝到二十樓,呼呼氣喘得實在難受,年輕的太太開始抱怨:「怎麼發生這種事?剛才實在應該決定去住旅館的,爬什麼樓梯?都是你說什麼一定要回家。」先生也爬得很累,心情不好,便回嘴說:「這怎麼能怪我?你老是這樣喜歡責東怪西,你這脾氣不改,以後實在很難相處。」
太太聽了更生氣,「什麼叫做以後很難相處?你想離婚是嗎?」於是兩人一路吵,一路氣沖沖地往上爬。吵到第三十幾樓,爬得實在太累了,連吵架的力氣都沒有了。先生於是自顧自地繼續爬,不回頭等太太;太太也生悶氣,不理會先生,休息一下再往上爬。終於,先生先到了七十七樓。他正鬆一口氣準備開門,卻左尋右覓找不到鑰匙。 仔細回想,剛剛購物完開車回家,是他提重物,由太太鎖車門的,鑰匙應該在她那裡。「真倒楣,還非等她不可。」於是無可奈何等著 太太上來,也顧不得兩人正在吵架冷戰中。太太好不容易上來了,看到先生等在家門口,翻著白眼沒好氣地說:「還不趕快開門?你不累,我可累壞了!」先生也沒好氣地回答:「鑰匙在你那裡呀,要不,我才不等你!」太太伸手在口袋中摸找,突然失聲叫起來:「糟糕,鑰匙放在購物袋裡了!」而他們把購物袋擱在第十樓。兩人臉色發白,你看我,我看你,頹坐在地上,腦筋一片空白。過沒多久,樓梯響起了腳步聲,耳邊傳來老公公、老婆婆愉快的說笑聲。終於,老公公、老婆婆也爬上七十七樓來了。
看到躺在地上面無血色的年輕夫婦,老公公、老婆婆嚇了一跳,問明原因,趕緊開了自己的家門,讓這對年輕夫婦進來休息,喝口水,吃點東西,甚至打地鋪過夜。年輕夫婦很快地恢復了元氣。年輕太太很好奇地問老公公、老婆婆:「你們走得並不慢啊,而且好像不很累,精神還依舊保持得很好呢!」年輕先生也湊過來說:「是呀!你們真不簡單!你們是怎樣辦到的?」老公公笑了起來,說:「都是老婆婆的功勞,她出的主意真好。」
老婆婆也深情地望一望老公公,說:「還是他的記憶力好,什麼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很多事我都忘了呢!」原來,在爬到第五樓和年輕夫婦分手後,老婆婆思索著:「我們平常參加登山健行活動,都是一邊走一邊聊天說笑,所以走很久都未覺得累。現在爬七十七層樓,也要這樣才不會累。」於是老婆婆邀老公公說:「我們來玩回憶遊戲,數算這一生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數算一年爬一層樓。」 老公公說:「好,我先說。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碰到你的那晚,你是晚會的主持人,美麗極了。碰到你,是那年上帝給我的恩典。」老婆婆說:「嗯,你那時被同學拉來參加我們的晚會,還傻愣愣的。但後來我做學校的功課,你的指導幫了我很大的忙。有你幫忙,是那年上帝給我的恩典。」就這樣,老公公、老婆婆一邊數一邊爬樓梯,回憶就像流水般不斷湧出。 爬到第二十幾層樓時,數算到他們的結婚;爬到三十幾樓時,數算到三個孩子相繼出世;爬到四十幾樓時,老公公升職加薪、老婆婆理財致富;爬到五十幾樓時,三個孩子相繼結婚;爬到六十幾樓時,上帝醫治了他們的病痛;上了七十幾樓,幾個活潑可愛的小孫子出世,為他們帶來許多歡樂。 老婆婆正數到:「那年還是你有眼光,毫不猶豫地買下這間公寓。」發現兩人已經爬上第七十七層樓了。老公公正想接著說:「今年碰到停電,我們兩老活到這把年紀,居然還身體硬朗得可以爬樓梯上來。」這時,就看到那對年輕夫婦了。 年輕夫婦聽完老公公、老婆婆的敘述,慚愧地低下頭。太太說:「我知道我們為什麼會那麼累了。不是身體累,是吵架吵得心累。」先生點點頭,頑皮地對 太太說:「我們一定要向老公公、老婆婆學習,我要馬上數算今天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就是你把鑰匙忘在樓下了。因為要不是你忘了鑰匙,我們就聽不到這樣寶貴的教訓了。」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王二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 - 郭凱

王二是村裡唯一的有錢人。蒙祖上傳下來的大量家產,王二一家過著很好的生活,而村裡剩下的人都窮得很。王二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聞名鄉裡。村裡的張屠戶每次殺豬,一大多半都被王二一家買去。村裡其它的人窮,平時也舍不得吃肉,只有誰家來客或者要辦事,才會買上一點肉,因此也沒有誰介意肉大多被王二一家買走。事實上,多虧有了愛吃肉的王二,村裡張屠戶隔三差五就能殺上一口豬。換在別的村子,殺豬的頻率要低很多,因為殺多了,賣不動。
但到了過年,情況就會有點變化。過年,誰家都想包頓有肉餡的餃子, 吃兩頓帶點葷腥的好飯。但王二家通常也會在過年的時候大宴賓客,每次都要買很多肉。雖然張屠戶臨近年關會多殺兩頭豬,但經常還是人多肉少。張屠戶也沒別的辦法,賣給誰不賣給誰都不好,幹脆決定價高者得。可是村裡的窮人哪裡出得起王家的價錢,王家有時會以平時幾倍的價錢把所有的肉全部買走,讓村子其他人過一個沒肉的節。
村裡的人很憤怒,就去找王二理論。王二覺得村民在無理取鬧:我沒偷你們的搶你們的,這些肉都是花錢買來的,而且出了平時幾倍的價錢,我也沒佔誰便宜,你們找我幹什麼?要找你們找張屠戶去啊,是他把肉賣這麼貴的,他賣得便宜一點你們不就買得起了?我也嫌肉貴呢。於是村民們就去找張屠戶,質問他為什麼把肉賣那麼貴。張屠戶也覺得挺無辜:我一個做生意的,賣給誰都是賣,當然誰出錢高就賣給誰。過年大家都想吃肉,肉價自然就上去了,要是沒有王二一下買那麼多肉,我的肉哪會賣得這麼貴?要怪還得怪王家的胃口實在太大了。
村民們可以大罵王二為富不仁,大罵張屠戶是奸商,但這些都改變不了全村只有王家一家過年有肉吃的現實。更何況,王二和張屠戶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張屠戶沒有理由不把肉賣給王二,有錢掙為什麼不掙?這可是光明正大的。王二有錢,就是愛吃肉,只要他買得起,買多少肉也是他的自由,似乎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村民的憤怒是合理的,王二和張屠戶的反應也是合理的,這件事如果說有錯,就錯在王二是這個村裡唯一的富人,這是一個收入分配十分不均的村莊。
中國看起來越來越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均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王二村莊遇到的問題。問題的根源還不只是因為機會不均、權力和金錢的交換、壟斷收益、利益集團。這些確實都是中國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很多人都對之深惡痛絕。但它們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即便在一個理想透明的社會裡,中國本身的高速增長,也會導致收入差距的拉大口口很多敢於冒險、能把握住機會、入對了行業的人富了,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富起來。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中國就像一個用百米沖刺速度跑馬拉鬆的國家,一些人跑在最前面,但還有很多人被遠遠落在後面。
無論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源是什麼,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會造成富人對窮人的擠出,特別是在那些供給相對有限,但需求相對剛性的瓶頸部門。而且,更為要命的是,這種擠出往往是通過價格的方式,因此並沒有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拿春運期間火車票價是否應該提高為例。春運期間,鐵路的運力有限,需要出門旅行的人暴增,提高火車票價本是一個市場經濟中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供小於求,那通過價格提高來平衡供求是很自然的。這件事情之所以在中國遭到如此之多的反對,一個原因就是提高票價最後擠出的很可能都是收入不高的人群,或者是增加這個人群的旅行成本。你也許可以說,窮就不要回家了。但這就跟王二跟村民說,窮就不要過年吃肉了。這也許合理,但是絕對不合情,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再說“被高速”這件事情。本來有了便捷的高速列車,這是一件挺體面的事情。但是這裡也有擠出的問題的。高速列車,一方面方便了那些在乎時間,在乎旅行的舒適度,願意支付更高費用人群的需求;但另一方面,高速列車卻擠出了那些不太在乎時間,不太在乎旅行的舒適度,希望省錢人群的需求。不要說現在有的高鐵的上座率還有限,就算高鐵班班滿員,“被高速”的抱怨還是會存在。
中國當下最熱的民生問題大概就是房價問題了。導致房價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不少人購房不是用來居住的,而是用來投資的。很明顯,只有那些比較有錢的人群,才可能買房來投資,收入低的人群是沒法做到這一點的。本來,買房投資是無可厚非的一個私人決定,一個市場行為,沒有理由認為一家人只能有一套房子。人家如果有錢,不是偷來的搶來的,願意多買幾套房子,本沒有什麼不可以。更何況,中國的投資渠道十分有限,買房相對於存銀行或者買股票而言,是一個回報相對高風險相對小的投資方式。但問題是有錢人買房投資會推高房價,就會讓收入較低的人群購房很困難。這就跟王二吃肉一樣,因為王二買了太多的肉,拉高了肉價,最後讓窮人吃不上肉。整件事情,雖然也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自然的結果。但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均,最後會導致住房分配的高度不均,富人有很多房,窮人則要花幾十年的收入才能買下一套房。雖然,你可以論証窮人可以租房住,這樣就不用當房奴了,但房價問題的背後無疑也存在富人對窮人的擠出,也是收入分配問題的一個體現。
在一個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但收入分配差距卻在拉大的國度裡,這種王二吃肉的故事會在各個領域發生──從火車票到住房,從教育到醫療。如果我們同意一個村子只有一家過年吃肉是不合情的,如果我們認準了市場經濟,那恐怕就要在收入分配和政府服務的方面下大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