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3, 2006

孝順 孝非順也

孝順」二字,對中國人來說,尚未進小學就很熟悉了,所謂的孝順,一般而言就是聽父母的話、對待父母要好呀!殊不知,孝順兩字並非兩個近義字的疊加組合,聽父母的話、待父母好,這是「順」的範圍,是比較感性的、直觀的,而「孝」是比較理性的、重大的、長遠的,也可說是戰略性的。 孟子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見《孟子‧離婁上》),東漢經學家趙岐(約公元一八年~二一年,撰有《孟子章句》對不孝有三注釋為:一,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二,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僅從第一條來看,「孝」與「順」不是同義的重疊加強,而是對立的、辨證的組合,順是順從,而孝指的是「不能曲從」,即父母有錯有誤,不可阿意曲從;而「孝」是與「忠」則是比較、對應的,一個大官,不是事事順從皇上之意才算是忠臣,反而是能指出皇上有誤,敢提出與皇上不同的見解者,才算忠,更有甚者,冒死相諫,真所謂「將死於戰、相死於諫」才算得上是忠臣。
由此觀之,要做到孝順,不僅是要順父母的心意,而對父母不正確的觀念、判斷、決定,也要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當然這做起來就比較難了,同時也可從中看出,悠久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某些自命現代人,或對中國一知半解的外國人,認為「孝順」即是一味順從的奴隸主義而已,不值得提倡。 第二點說到的「不為祿仕」,用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指事業上沒有成就,所以「孝」者決非單單聽話、順從即可,而更是要求你「事業有成」的,換句話說,不能事業有成者,也是不足為孝也! 第三點,更是孟子「孝」字的精華所在,孟子把「無後」看成是最嚴重的,確實有其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之戰略意義!
看一個人、看一個朋友,你或許要花幾年、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看到他的跌盪起伏、成功與否,那麼看一個民族,是要用幾百年、幾千年的眼光來看的。 別看某些民族、某些國家,他們暫時在科技和生產力方面有所領先,甚至自認是優秀民族,然而,他們對孟子之道,卻未了解其真諦,只在空嘆其出生率之低下,「丁克」成群,出生之人口遠低於死亡人口,若還不重視「無後為大」,那麼幾百、幾千年之後,必將國之不國,或小到微乎其微,當然更談不上優秀不優秀了。
有的國家雖然對十四歲以上的女孩子,若懷孕即發放一份成人的工資,但其成效甚微,便是一例。其實應該闡揚的是孟子精義,廣為施行孟子之道,才能有救。 對孟子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中的「三」字,有的學者認為是泛指「多」也,其意為:「不孝有很多很多種,而以無後為最嚴重。」
由上觀之,「孝順」決非聽聽父母的話而已,而是有關民族存亡的大事,也是要我們用一生的努力去做好完成的大事。看來一個民族,不管你現在有多優秀、多先進,只要你不廣泛宣揚「孝順」之道,甚至輕視、蔑視「無後為大」,那麼要不了五百年,你這個民族,就會變得微不足道,甚至滅絕了呢!(輕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